汤飞凡,1897年生于湖南醴陵,他很早就确立了医学救国的志向。为此他在湘雅医学院拿到博士学位后,又先后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和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深造。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,他在昆明白手起家,重建了当时我国仅有的微生物学、免疫学研究机构“中央防疫处”,并在艰苦的条件下生产出了大批质量达到国际标准的疫苗和血清,这些药品不仅被送到了包括解放区在内的中国广大地区,也为太平洋战区的英、美盟军所采用。全国解放前,英国、美国好几所大学邀他偕夫人前去工作,并许以优厚待遇。在上飞机前,他焦虑地对妻子说:“我是炎黄子孙,为外国人做事精神不愉快,我要为祖国服务。”他得到了妻子何琏——国民党高级将领何键女儿的支持,机票顿时成了碎屑。
新中国建立后,汤飞凡于1954年开始了分离培养沙眼病原体的研究工作。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的试验人员分离出了世界第一株沙眼病毒。而汤飞凡认为,从几十个沙眼病毒标本中只分离出一株病毒,有一定偶然性。他毅然决定把鸡胚培养出来的沙眼病毒以很高浓度种入自己眼中,数天后他的眼睛出现了严重的炎症反应,产生了典型的沙眼症状,他从自己的眼结膜材料中查到了包涵体,并重新分离到沙眼病毒,至此汤飞凡才确认试验获得了成功。